胡家峪矿业公司选矿厂回水管路抢修小记
添加时间:2021-02-25 点击量:4906
有一种责任叫担当,有一种力量叫执着,有一种精神叫毅力,有一种感动叫作为。有一种人,朴实无华、不计得失,用坚守诠释“责任”;不言放弃、勇于拼搏,用执着解读“智慧”。他们——就是默默奉献在平凡岗位上的排头兵们。
——题记
“厂长,回水管进水量有异常……”选矿厂厂长朱永谊接到浮船供水异常的报告,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听取各位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商讨故障排查和抢修方案,并要求各工段长积极协作,用实际行动打赢这场设备抢修攻坚战。
抢修就是命令!设备副厂长张建军按照抢修预案,带领从选厂抽调出的维修技术骨干去浮船排查故障,宋海燕副厂长带领十余名维修人员排查回水管路。
“浮船设备运转正常,回水管路暂无发现问题……”心急如焚的朱厂长听到大家汇报的排查结果,果断决定集中所有力量排查回水管路。因为长达5、6公里的回水管路敷设在山坡沟壑里,再加上60多年沉积的沙土和丛生的杂草,根本看不到原来的线路,排查难度不可置否。于是他们一边打电话询问曾经的老工人,一边走访周边的居民了解回水管路的走向和异常现象。在下湾村一位老大爷反映近日河道里的水流好像有些变大的情况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毅然决然地把排查重点放在河床里,几经巡查,终于发现一个芦苇丛里的水面好像和其他区域的河流不太一样,平静的水面上似乎翻腾着几朵小水花,他们顺河而过来到河中央,发现此地段有汩汩冒水的现象,初步判断故障点应该在这个位置,便从这里开始实施抢修。
第一台360型钩机从河床的上游驶了进去,可是由于地处河床,沙土松软,钩机陷在里面出不来,他们赶紧联系第二台300型钩机来救援,因为现场条件受限,救援失败。领导们现场商讨决定先拉20余车毛石垫出一块吊装平台,再联系一台350T的吊车把360型钩机给吊出这沼泽地。几经周折,第一台钩机才成功上岸。
上游行不通,只能尝试用90型钩机从中游驶过去,行至一半,状况频出,只能叫停。万般无奈的他们决定采用90型钩机从下游向上行驶的办法搏一把,看着钩机一点一点接近目的地,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才渐渐落地。参与抢修的30余人随着钩机的到位也开始忙碌起来,大家开始装沙袋围堵截流,将河道的水引开。就在大家以为万事俱备时,又发现随着坑面越来越低,水也越积越多。
“再接一台泥浆泵排水……”随着张建军一声令下,几名维修人员紧锣密鼓地将一台型号80ZDL45-14杂质泵安装到位,开始往出一边排水,一边挖泥砂。不承想堆在周边的稀泥不断塌落回流,无奈之下只好再调来一台90型钩机,让两台钩机接力把稀泥倒到更远处。就这样大约挖到直径约8米、深度约6米时,地下冒出的水逐渐变清澈,张建军立即叫停了钩机。在这不知道管路具体位置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管道不受机械损害,他带领抢修人员穿着雨靴,拿起铁锨、铁镐,下河开始人力刨挖。河里的鹅卵石、淤泥与水相互裹杂粘稠在一起,给基坑清理增加了难度,致使零下十度的天气里,维修人员都是挥汗如雨,可刺骨的寒风却硬生生地把他们身上的泥水和汗水变成了冰碴子,但是却没有一人因此而打退堂鼓。大家充分发挥选矿人的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精神,铆足干劲,持续奋战数小时后,终于找到管道漏水具体位置。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他们按照抢修预案中的第二套抢修方案,开始紧急抢修。
抢修中,如何将管件运送到河床里,用什么方法更换这3米长的管路,这一道道难关就像是一场场无声的挑战。顽强拼搏的选矿人竭智尽力,将一个个问好变成了句号。管件太重,又无法用机械运送,他们就把管件切割分解,用人工搬运,到了现场,再根据需要进行焊接组装;管路地处低洼,水排不干净,他们就用自吸泵将管子里的水抽走,再由技术精湛的维修工将钢管与铸铁管连接处用打冷铅的方式进行连接。就这样,30余名维修人员在荒郊野外承受着严寒天气和恶劣作业环境的考验,用干吃方便面充饥,就地在塑料布棚里歇息。奋战了两天一夜的他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让浮船供水恢复了正常。
回水管路的抢修时刻牵动着矿业公司党政领导的心,他们不间断地深入作业现场给予指导并再三叮嘱大家要保安全、赶进度、更要尽最大限度地改善作业环境。在两级领导的坚强带领和积极鼓舞下,选矿干职责无旁贷扛起重任,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合理调配,全力以赴,抢抓工期,昼夜奋战,奋力冲刺最后胜利,再次展现了选矿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矿工风采!(胡家峪矿业公司 常玉果 供稿)
上一篇:
初心长留勇攻坚
下一篇:
打造“红色引擎” 凝聚奋进力量